不孤不“沉”北港島華麗蝶變
原標題:村史館見證從地震遺存村莊到旅游打卡地——
不孤不“沉”北港島華麗蝶變
北港村村史館陳列的物品。本報記者 楊鶴 攝
3月25日,??诿捞m區演豐鎮北港村,海風拂面,游客絡繹不絕。春日的陽光中,記者走進北港村村史館。館內展陳的船錨、漁網等物品十分豐富,不僅展示了村民世代的生活方式、捕魚工藝,還介紹了島上的紅樹林、鯨魚墓等特色旅游景點。
北港村是1605年瓊北大地震時遺存的村莊,也是我市唯一的島嶼行政村。從瓊北大地震時遺存的村莊到旅游打卡地,北港村村史館見證了一座漁村的發展蝶變。
孤島不孤 村民迎來新生活
“讓我們一起走進,這個在400多年前的一場7.5級大地震中存活下來的島嶼……”在北港村村史館,映入眼簾的一行文字在提醒人們:北港島是1605年瓊北大地震的“幸存者”。
記者深入館中探尋史料與圖片了解到,北港島原來并不四面環海,而是與周圍的72個村莊相連。1605年7月的一天午夜,瓊州發生一場大地震,當地70多個村莊陸陷成海,而地勢較高的北港島則幸免于難,但也因周圍村莊沉入海中,北港島成了一座海中孤島。
“因北港島不與陸地接壤,以前村民的生產生活面臨許多困難?!北备鄞遴l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凌云告訴記者,以前北港村村民有“三怕”:一怕風,每逢臺風天,島上的強風讓村民不得不集體轉移;二怕臟,島上的生活垃圾靠船搬運,一旦遇到風雨天氣無法通船,垃圾就會堆積成山;三怕窮,當地村民靠出海打魚謀生,受天氣影響收成時好時壞。此外,北港島地下是堅硬的巖石,地下水開采難度大,村民的用水用電一直是個難題。
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,北港島逐步發生喜人變化:1993年,北港跨海(邊海至北港)拉電工程實施;1995年,北港島成功深鉆250米的自來水井;當地村民夜間不再摸黑,不再靠水缸盛水吃用;2021年,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建成通車,當地村民結束了千百年來靠船出行的歷史……
“吃水不忘挖井人,橋通永銘黨恩情”。如今在海文大橋橋墩上,這兩行大字格外醒目,孤島不孤,民心凝聚,島上400多戶村民迎來新生活。
造鯨魚墓 留存鄉愁記憶
“當時全村人都出動了,大家只有一個想法,就是把它救活……”當天,北港村村民陳奕軍在村史館向記者介紹北港島鯨魚墓的歷史時,仍然心懷激動。
2000年農歷大年初一,北港島的兩位漁民在岸邊發現一只擱淺的鯨魚,而鯨魚也被當地村民稱為“海公”。消息一傳開村民們紛紛趕來,為救助鯨魚行動起來,有人用繩子織成一張保護網蓋在鯨魚身上以防日曬,有人用一桶桶海水為其降溫,在歷經3個日夜的守護后,村民用一艘大船合力將鯨魚拖入海中,到深海區域再將其放生。就在村民們以為鯨魚成功獲救時,沒想到幾天后,卻在另一處岸邊發現了它的尸體。
為了緬懷“海公”,北港村村民在北邊的木麻黃林地里,合力搭建起一座13米長、3米寬、1米高的墓穴,而“海公”就躺在那巨大的水泥盒子里。20多年來,陳奕軍成了這座鯨魚墓的“守護者”,平日里不時來除草、上香,祈求“海公”保佑村莊安定繁榮。
北港村村民與海洋和諧共生的理念代代相傳,最讓村民引以為傲的自然環境,成了村莊如今人氣興旺的重要因素。每逢周末和節假日,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紛紛登島,賞紅樹林美景,觀百鳥歸巢,品海鮮大餐……文旅產業逐漸興旺,讓村民鼓了腰包,生活越過越有滋味,“我們將持續完善村史館建設,讓老百姓在村莊發展中不忘鄉愁,同時把村史館融入產業發展,讓更多人了解北港歷史,傳播生態文明理念?!绷柙普f。
記者手記
留住島嶼上的鄉愁
□本報記者 陳鈺婷
村史館記錄著一座村莊的歷史,是傳承鄉土文化、涵養文明鄉風的重要載體。在北港村村史館,一件件展陳引領人們穿越時光隧道,感受一個個鄉愁故事,品味漁村發展蝶變。
在鯨魚墓的“守護者”陳奕軍看來,北港村村史館記錄著村莊百年來的發展歷程,每一個文字、每一張圖片里都珍藏著一代代北港人的珍貴記憶,有著存史、育人的作用,成為鄉村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。
鄉村振興,既要塑形,也要鑄魂。在推動村莊發展的道路上,應將村史館建設納入當地鄉村振興規劃,打造有特色、有品位的鄉村文化空間,并以村史館為基礎陣地,因地制宜開展宣傳教育活動,讓當地村民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;還應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和文旅產業融合,讓村史館更好地發揮其歷史文化價值,以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。
主辦:??谑腥嗣裾k公室 承辦:??谑行畔⒅行?br>
??谑行畔⒅行囊巹澰O計并技術實現 網站技術支持電話:0898-68725613
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98-68710000 政府咨詢投訴電話:0898-12345
瓊公網安備46010002000008號 瓊ICP備17005283號-1 政府網站標識碼:4601000009
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??谑姓T戶網站,進入非政府網站
是否繼續?